商丘: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工作背景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办发〔2022〕27号),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近年来,商丘市为优化文化领域营商环境,在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供给质量上持续发力,推进“文化+大数据”“文化+旅游”平台建设,既“接地气”,创作通俗易懂的数字文化作品;又“聚人气”,打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还“扬正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打造利国利民的数字文化精品。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文化惠民,线上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完善文化驿站线上服务:通过线上开展文化慕课、文化大讲堂、空间预约、场馆展示、导航信息、风采展示、通知公告、活动报名等活动。实现文化驿站线上线下一体,打通线上线下服务,使老百姓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二是商丘文旅云平台提档升级,实现以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赶大集为核心的全民艺术服务体系;群众不出门就可以看优秀节目直播、参与群文活动、学习才艺、预约场馆、进行非遗产品采购;尤其在疫情形势下,老百姓待在家里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三是丰富文化驿站数字资源,包括文化艺术资源及平台、经典有声读物数字资源及平台、文化百科学习资源及平台、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及平台。丰富慕课资源,丰富人民群众对文化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四是打造线上展览平台采用线上云展厅的形式,展览书画、书法、摄影等作品,线上不打烊,充分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展览的需求;五是设置文化驿站一体机,结合实际需求,可移动、可组合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具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戏曲、艺术鉴赏、相声评书等现场艺术体验练习,可提高艺术普及的便利性、艺术体验的自助性和艺术服务的互动性,吸引市民进入公共文化场所享受文化服务,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
(二)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发挥线上直播等服务效能。按照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创新文化惠民活动形式,自2022年初以来,商丘市文化馆将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采取实景录制和文旅云平台线上直播、展播等相结合的方式,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录制和线上展播实景版文艺演出活动,从服务效能来说,在线直播等形式也远远超过了场馆服务、馆外活动的服务人群数量,更为可喜的是,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参与。一是紧扣重大主题,2022年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欢乐进万家”策划了十大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录制了实景版的“中国梦 春之声 古城美”实景诗歌朗诵音乐会,线上观看人数13万人次,同时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播出计划。二是结合特色节庆,先后录制展播了“中国梦 劳动美 日月情”最美的歌儿献给您五一劳动节特别节目,线上观看人数10.28万人次;“艾香端阳遇汉梁”——商丘市文化志愿者端午节主题朗诵会,线上观看人数达到7.2万人次;“缘”来商丘·情浓七夕——七夕特别节目实景版文艺演出,线上观看人数达到13万人次,“梁园飞歌”实景版国庆节文艺演出,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5万人次,让观众观看文艺演出的同时欣赏商丘美景,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
(三)打造精品文化品牌,推动文旅云平台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国梦”、文化志愿者走基层等品牌活动开展,比如实景录制“通达商丘·虞见风华”——商丘市文化志愿者走进大虞春秋,线上观看人数8.2万人次。2023年,我们在商丘古城景区举办了商丘市惠民文化节——“功夫商丘”商丘市传统武术展演活动、商丘市唢呐汇演活动,并通过商丘文旅云等平台直播,在永城芒砀山、造律台、夫子山等多个景区景点,实地录制了“咏在永城”——商丘市“中国梦 春之声”第十一届诗歌朗诵实景音乐会,山水与诗歌交相辉映。
三、工作成效
(一)推进文化供给智慧化发展,构建文化服务新业态。目前,在城区,全市现已建成并开放城市书房23个,总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总藏书5万余册,在建城市书房12个。在农村,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在河南省平台注册数量533个,发布各类作品19630个,作品点赞量453万余次。2023年,商丘市举办了“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社员才艺展演暨2023年商丘市乡村村晚活动 159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294.7万人次,激发了群众自娱自乐的积极性。在2022年省“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中,商丘市获评3个最佳作品,6个优秀作品。
(二)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改造,探索智慧文旅新场景。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商丘博物馆数字化项目、民权庄子文化馆数字赋能提升、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遗址博物馆展示提升入选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大标识项目。其中,商丘博物馆数字化体验提升项目是贯彻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践行省厅数字赋能工程,落实商丘市委、市政府“文化发展强市”决策部署的重点工程,项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VR全景以及软件工程、数字展览展示等技术,完成了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兽耳带盖青铜敦、陶狗等精品文物三维数字化,建设了馆内文物数字化保护总线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线下多媒体触控展示系统、文物展示与导览等应用程序。改造提升商丘市非遗展示馆,线上线下一体推进非遗作品展陈,打造成集动态文化演艺、静态作品展陈、线上产品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三)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大力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商丘文旅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了汇资讯、享活动、订场馆、学才艺、看直播、赶大集等多个服务功能,提升了与省、县云平台的互联互通效能。积极与省文化豫约平台对接,充分利用文化豫约、商丘文旅云平台和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大线上文化产品供给。目前,我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场馆均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微博,部分单位建立了网站,各图书馆、文化馆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微图书服务。利用商丘文旅云、文化豫约和自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云上村晚、书画作品展、非遗展播、好书推介等活动,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目前,我市计划投资90万元,进一步提升商丘文旅云和各县市区云平台,优化数字文化资源。
四、经验启示
通过文旅云开展线上群众文化活动,打破了基本文化服务边界,数字文化资源的不断优化,更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互联网+文化馆”突出了文旅云服务的个性化,市民群众在线参与文艺辅导,可以按需学习,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切入和跳出,实时反馈,从而催生文化馆个性化服务新模式,有效提高市民文化学习参与度。同时,“互联网+文化馆”突出了文旅云服务的广泛性,尤其是在线展演活动,包括现场直播、演出活动录播、扫码即时观看、扫码长期观看等,极大地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文旅云”、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视频号等一系列网络媒体为“线上”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要求我们从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摄制、推送与反馈等各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