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睢阳区政府办公室 | |
生效日期: | 2013-05-1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重点工作 |
2013年政府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把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为做好政府工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六个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思想进步为先导。睢阳区撤县设区十五年的发展史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发展史,解放思想应是我们不变的主题,要让解放思想跟上我们发展的脚步,让保守和僵化渐行渐远,让改革开放走进睢阳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我们要用思想大解放推进改革开放,用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迎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在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中大有作为。
(二)坚持品牌战略。品牌是经济,是效益,是文化,是形象。要塑造全国知名品牌,用叫得响的优质品牌推动和引领工业经济、文化旅游经济、农村经济。用品牌撬动发展,用品牌提升质量,用品牌转变方式,用品牌改进作风。擦亮老品牌,再塑新品牌,着力打造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绿色健康食品等全国知名品牌。
(三)坚持质量为先。不盲目追求速度、不盲目追求规模、不盲目追求所谓政绩,把质量和效益贯彻发展始终,不偏不离,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做到真转快转、转好转优。无论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无论是生产性项目还是基础设施工程,都要注重质量、好中求优,在转变方式中增质提效。
(四)坚持尊重规律。盲目粗放的经济活动将逐渐被规律发展取代。今后的经济活动,消费增长点的培育、投资规模的增长、城镇化建设、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都要尊重规律,力求科学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历史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在尊重规律中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大胆作为;在尊重规律中注重群众创造,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五)坚持重点突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的必然选择。用重点带全局,用突破赢主动。对于事关睢阳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我们要盯紧跟牢,全力推动。
(六)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优美、工作环境优良、精神环境充实、保障环境有力、政治环境有自由有尊严。这是我们发展的归宿和终极目标。
按照区委工作总体要求,围绕全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着力突破。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主导产业。把主导产业作为产业转移的重点,补链条,补短板,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力争在集群式引进、板块承接、产业延伸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新型食品、化工、高新技术等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内衣城、绿色健康食品工业城和中原化工城。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实施开放招商。强化大项目、大品牌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前10强等企业,加强对接衔接,确保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和新型食品工业园。开展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转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企业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引进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抓好重大项目。项目建设要讲投入和产出,要有效益概念。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们一定要算好投入产出账,把好资金使用关,以最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换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进而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2013年,重点抓好中亚化工、华润啤酒、商丘手套城、银泰服饰、凯通布艺等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园区。完善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和新型食品工业园建设水平,加快道路、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检测、物流、金融、信息等公共服务功能,搞好创业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载体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做优要素保障。破解资金难题,完善融资平台,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依托,切实加强银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破解土地“瓶颈”,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新上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破解人才短缺,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二)在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上强力突破。文化消费和健康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两大主题。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基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2013年,以古城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财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古城保护和利用方面,做到“一个完成、三个启动”,即完成《商丘古城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争取《归德府城墙保护规划》和《归德府城墙修复设计》通过国家评审。启动万亩城南生态园建设,包括千亩植物园、千亩宋国遗址公园和千亩华夏游乐园建设;启动宋城路生态廊道建设;启动古城居民动迁、特色商业街区和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加快古宋河沿岸规划治理,推进大沙河包公庙段生态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娱乐、演艺、影视等文化产业。积极实施丰绿计划、增水计划、强文计划。丰绿计划,就是多种树、种大树、种生长期较长的树,让绿树成荫;增水计划,就是多引水、引好水,让湖水碧波荡漾;强文计划,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让生态与文化相映成辉。
(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率先突破。城镇化的核心是土地流转、人口转移、农民进城,就业、就学、就医有保障。城镇化发展不是低标准建房,低标准城镇化是最大的浪费,高标准城镇化是经典。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上实现率先突破,就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控制“双违”,降低改造成本。加快拆迁后的项目建设,防止重拆轻建;对新增改造城中村项目,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切忌过快过热。2013年,计划改造城中村15个,完成拆迁面积1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政府所在地城镇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支持进度较快、形象较好的社区,重点抓好乡镇中心社区和城乡结合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区路网建设,加大环卫投入,加快城区内河治理,配合市政府做好中心商务区建设工作。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生态城市、智能城市。
(四)在新型农业现代化推进上持续作为。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发展目标,着力稳固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发展粮食加工、纺织服装、畜牧养殖和肉食品加工、食用菌果蔬加工、林木加工、饮品加工等六大农业产业集群。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各类专业大户,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根据市场需求,贴近市民生活,着力打造“有机菜园”、“休闲庄园”。大力发展高效蔬菜种植,做大做强优质瓜果产业,稳定烟叶、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扩大苗木花卉生产,积极培育观光休闲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养殖小区建设,提高养殖规模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推进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继续抓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力夺省“红旗渠精神杯”。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建设和管护,不断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提高现代农业的保障能力。
(五)在现代服务业培育上持续作为。充分利用古城古文化的原发基础优势和商丘政治经济中心所在地的后发区位优势,发展以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挥原发基础优势,强力推进古城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提速。发挥后发区位优势,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商务楼宇、商务景观、会展等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养生保健、教育研发等新型服务业,筹建家政养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引进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等项目,不断壮大城区经济。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培育粮食、食品、药品、邮政等行业物流企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六)在民生改善上持续作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增加教育、就业、住房、医改、文化等方面的支出,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问题。搞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推进全民创业,实施技能振兴计划,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扎实做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救灾救济、扶残助残等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科技教育。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农村边远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公众科技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四院搬迁建设。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优质服务”和“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筹建老年活动中心,继续推进公益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平安睢阳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建设法治睢阳。加强和改进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强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预警应急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交通、消防、建筑等领域安全监管,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