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114030001-syqrmzfqnyncj-00000016 | 发布机构: | 睢阳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3-08-17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涉农补贴 |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睢阳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局属各单位:
根据《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商丘市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商农〔2023〕47号)要求,今年下达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134万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23年睢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23年8月16日
2023年睢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单位全称: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
通讯地址:商丘市雪苑路1号睢阳区行政中心
邮政编码:476100
负 责 人:李红军
信 息 员:谢红梅
联系电话:15836869966
电子信箱:syqkjg@126.com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制
二〇二三年
项目县基本情况表
项目县名称 |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
全区总人口数(万人) | 91.30 | 其中农业人口数(万人) | 43.15 | 乡镇数(个) | 13 |
行政村数(个) | 313 | 农户数(万户) | 13.58 | 耕地面积(万亩) | 99.9 |
202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亩) | 193.9 | 其中粮食作物面积 (万亩) | 142.9 | 2022年粮食总产量(万吨)、畜牧业总产值、水产品产量 | 62.9、 273916
|
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15870 | 2022年农业总产值(万元) | 1144145 | 2022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值的比重% | 94.9% |
主导产业及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情况 | 主导产业:1、小麦,2、玉米。 主导品种:百农207、百农307、百农607、百农4199周麦36、周麦45;裕丰303、农大372、中科玉505、联创839、美加605、隆创310。 主推技术: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大水面生态渔业增养殖技术、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大豆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 | ||||
农业科技示范 展示基地情况 | 根据方案任务,结合睢阳区实际,共建设4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一、依托路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博研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方式建设博研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地点位于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三环路南,试验示范面积3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小麦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二、依托郭村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威旺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地点位于睢阳区郭村镇西马村,面积3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小麦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三、依托路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金满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金满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刘花园村,面积1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大豆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 四、依托闫集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闫续家庭农场合作建设闫续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西街村,面积1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为: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 | ||||
农技人员情况 | 全区6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基层农技人员54名,技术指导员73名,分包服务全区313个行政村,并实行包村联户制,平均每位技术指导员分包5个左右行政村。 | ||||
农业科技示范情况 | 今年从全区涉农313个行政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中择优遴选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40个,每个区域站对接服务所属乡镇1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提升其科学种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专家队伍。 |
实实施方案 |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商丘市睢阳区共辖19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农业乡镇13个,行政村313个,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9万亩,总人口9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15万人,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870元。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睢阳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产粮大区,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粮食作物面积156万亩,其中小麦84.15万亩,玉米66.5万亩,经济作物46万亩。2022年全区粮食总产达62.9万吨,是国家确定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 (三)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睢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趋完善,已建成6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配备了必要办公设备,检测仪器、水电、交通工具齐全,人员全部在岗在位,生活设施齐全,可满足农技人员日常需求,培训教室设施完备,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作正常运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制作并上墙,实行工作量化、责任到人的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区、乡、村、户农技推广四级联动,权威专家、骨干人才、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分工合作,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让农技知识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积极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技推广体系,有效解决了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二、项目实施年度目标 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活力能力有较大提升,支撑服务三农中心工作作用持续增强,在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生猪稳产保供、农药残留治理、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突出。推介一批主导品种,推广7项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在每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4场(次)以上的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对全区60名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先进成果普及培训,培育20 名以上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育140名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做实稳产保供科技服务 1.促进大豆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强化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作用,贯通农业科研、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协助配合建立健全大豆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体系,落实高油高产品种筛选、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普及等应用任务。 2.强化稳产保供任务技术服务支撑。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要求,坚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制度,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公益性职责履行。健全技术服务协作机制。大豆玉米要针对大田单产偏低等问题,明确5名科技骨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不少于10次、人员不少于500人次。 (二)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农技推广机构要找准职能定位,围绕关键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责。优化农技推广资源配置,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指导管理及统筹安排,探索农技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工作机制,加强区域农技站规范化管理,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优化条件能力,拓展服务领域,激发服务活力。激发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专业服务组织、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力量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搭建社会化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推用”利益联结机制。遴选推介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效果好的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建设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管理。引导农业科研院校发挥人才、成果、平台等优势,通过院地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加快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一是高标塑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能力。结合县域我区实际,建设4个长期稳定、作用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规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管理,积极组织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每个基地要按照标准统一竖立“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识牌,明确年度技术示范和服务任务,健全管理评价制度,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带动作用。二是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能力。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遴选科技示范主体,每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对接服务不少于1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其科学种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其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三是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支撑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聚力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特聘农技员组成的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健全“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机制,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农技指导员负责指导5个左右行政村,加快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推介制度。围绕稳粮保供等重点任务,结合市发布的年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出适合我区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健全技术服务协作机制,聚力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特聘农技员组成的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健全“专家定点联系到区、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机制,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农技指导员负责指导5个左右行政村,加快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相关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主导产业:1、小麦,2、玉米。 主导品种:主导品种:百农207、百农307、百农607、百农4199、周麦36、周麦45、丰德存21;裕丰303、农大372、中科玉505、联创839、美加605、隆创310。 主推技术: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大水面生态渔业增养殖技术、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大豆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 (四)优化农技推广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一是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制度机制。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训规划,创设线上培训“云学”平台,构建省级示范培训、市县实地培训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融合培训模式,灵活运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论坛交流等培训方式,优化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提高农技人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二是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行动。聚焦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能力提升,完成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根据我区产业发展实际,分产业、分层次、分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3天。三是完善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强化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每个区域站都制定服务网络图,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推动收入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紧密挂钩,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五)择优选聘农技指导员。 实行技术指导员公开遴选和包户责任制。在全局范围内择优选聘73名技术指导员,要求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5个左右行政村。 1、技术指导员选聘标准:①具有较高的农业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②熟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④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⑤身体健康,能承担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技术指导工作;⑥能够结合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技术指导方案;⑦能够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指导工作。 2、技术员指导遴选程序:由局属各单位按照技术指导员选聘标准自行推荐技术人员,实行公开、公平,择优选聘。 3、技术指导员工作职责:①每个技术指导员分包行政村,服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对服务对象进行上门指导服务。②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亲临一线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实际难题。③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开展“一对一”的技术培训。④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咨询热线、网络直播、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 4、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指导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六)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和考核激励机制,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示范引领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示范主体;完善农技指导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每个区域农技站对接服务不少于1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动示范主体学习应用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实用技术,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新型农机具,提升其科学种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专家队伍。 在全区范围内遴选培育示范主体140个,每个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农户数10-20户。 1.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标准和程序。①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高素质农民、乡土专家等;②拥护党在农业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乐于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③以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示范田,种养水平较高,经济效益明显;④积极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工作,能圆满完成交付的工作任务;⑤具备承担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损失的能力。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经乡镇政府严格把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审核,报区农业农村局备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2.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①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权利:享受农技推广项目补贴;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优先接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对农技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义务: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机具,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配合农技人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按要求填写《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手册》,及时提供生产和技术指导的有关信息,做好农情调查、技术推广和政策宣传工作;辐射带动农户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等各项农业新技术。 3.加强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管理。①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技术服务档案。档案应注明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基本情况、技术服务情况、辐射带动和经济效益情况。②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实行动态管理。在对工作实施过程中不能履行职责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经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其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资格。③对工作实施过程中增补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原则上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条件和程序进行。 4.提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示范主体,把农业生产投入品供给和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发送到示范主体,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七)高标准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聚焦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建设4个长期稳定、引领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1.依托路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博研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方式建设博研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地点位于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三环路南,试验示范面积3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小麦赤霉病防治关键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机械化精播栽培技术; 2.依托郭村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威旺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地点位于睢阳区郭村镇西马村,面积3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赤霉病防治关键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机械化精播栽培技术; 3.依托路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金满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金满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刘花园村,面积1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大豆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 4.依托闫集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与商丘市睢阳区闫续家庭农场合作建设闫续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西街村,面积100亩。试验示范的主要内容为: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 (八)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 1.全力推进线上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要农时和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重点任务,引导农技人员、科研专家、特聘农技员等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等信息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培训与指导服务。优化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问答、农情预测预警、市场信息分析等多种类型服务,将农技人员平台问答情况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轻简化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农技推广”向纵深发展。 2.强化平台应用与管理。继续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作为项目推进实施、绩效管理、经费安排的重要支撑,加强工作动态、文件材料、能力提升、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内容的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支持各地健全多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探索推进农技员、特聘农技员注册及核准机制,全面拓宽平台的覆盖面和使用率。 (九)成立农业科技专家组。 一是组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见附件2),技术指导工作实行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专家组的日常工作以及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职责协助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评审技术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二是聘请市级以上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时推广应用,手把手的传授农业技术。三是开展农民培训。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探索农技推广新方式。在小麦、玉米、大豆等的整个生育期定期组织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授课、示范。 (十)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 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引导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作业标准,特别是农机手技术服务标准等,集成综合技术方案,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投入品精量施用等科技服务水平。发挥涉农科研院校在人才、成果、平台等方面优势,开展星级农技推广区域站与科技小院联建试点,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项目进度安排 (一)1-4月,制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技术指导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确定示范乡镇、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确定技术指导单位,遴选技术指导员,筛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织专家组编制小麦、玉米等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明白纸,并完成统一印发。 (二)5-8月,提升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服务功能,加强区域站硬件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将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上墙公示。 (三)9-11月,推广农民田间教学,对农民进行田间现场培训,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完成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物化技术补贴,完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及观摩展示活动,完成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 (四)12月,进行项目自评,形成总结报告。 五、经费使用安排 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12万元。主要用于区域站车辆下乡技术服务所需燃油、维修,农技人员下乡租车费用等。 2.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服务补助94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所需的物资投入以及培训观摩活动所需费用。 3.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20万元。主要用于各层级农技人员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 4.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3万元。主要用于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等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 5.其他补助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绩效考评等相关费用。 六、项目组织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军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副主任科员宋越超任副组长,局有关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教工作负责人谢红梅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参与单位、参加人员及任务分工(见附件3)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项目规范。严格按照《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1号)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安排等信息公开公示工作。严格支出程序、完善支出手续,建立备查账。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杜绝乱支、挪用、浪费等违纪行为。规范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制作基层农技人员胸牌和手册、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网络图,建立科技示范主体指导档案、示范基地档案。明确信息管理员,认真做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农技推广APP的数据信息填报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五项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工作任务公开制和三方考评制。农技人员工作实行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农民三方按4∶3∶3的权重进行共同考核,考核形式以电话抽查为主。考评结果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工资报酬、职称评聘、业务培训、年终考核相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不再聘用。对年度考核优秀、成绩突出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3.加强档案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搜集有关影像资料,规范保存有关档案、资料、记录,按要求装订成册。 4、加强宣传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30周年普法宣传等活动,发掘宣传一批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长图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
附件1:睢阳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附件2:睢阳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
附件3:睢阳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参加人员及任务分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